top of page

语言风格:精细生动

精细生动的语言风格,让诗歌有顿挫的感觉, 这样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画面也会更加真实、生动。

 

爱情诗

《情诗》张华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首二句“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措语天然而耐人寻味。诗人精心选择了“清风”、“晨月”这一特定的意象临风怀想,对月兴思,从而巧妙地暗示了闺中少妇的怀人之情:清风入窗,罗帐飘动,然而帘动而人不至,惟有晨月淡淡,天欲明,梦难续,这对思妇是一种撩拨。这月朗风清、帘动室静的氛围,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情思自浓。“晨”字犹佳,少妇彻夜遐思之态,梦魂娈婉之情,籍此一词,统统被推至夜幕后面,留人自去意会,显得含蕴丰富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虚景(影)”,指月影。天上朗月,流光溢影,无处不泄,举头望而起离思,俯首视而泻入怀,那满身满襟满床满室的光和影,抹又抹不得,甩又甩不去,真个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月惹离愁,已不堪忧,而明月依旧,床空无人,怎不倍添惆怅!这里,诗人巧以“虚景”代替月影,而不直以月光出之,颇见心机。月影本为虚物,已喻得准;虚影与空床相对,又设得巧;而往日良辰绸缪,亦是此月为证,今朝物是人非,惟有此月空照;这又是“虚”字下得妙的所在。故一“虚”字,见得少妇所“拥”者,不独是月影,更有往昔欢爱的幻影。由此,少妇对夫君的执着痴情,以及她那只有通过回忆来聊以自慰的痛苦,均在不言之中了。这里,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将痴情的幻想和冷酷的现实加以对照,据实构虚,从而把诗意从正面归结到怀人思远,造成了妙境

        然而,虚影终非现实,空床难慰真情。少妇从幻觉中醒来,强烈的心理落差,不能不令她脱口长叹:“居欢惜夜促,在蹙怨宵长。”这两句是今昔相互对映,而重在后句。往日处在欢乐之中,则常爱惜夜分,惟嫌其短;今日兰闺寂寞,令人局促不安,则但怨夜长,惟盼其速速逝去。这本是人之常情,但现在有了“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的情景作铺垫,则此“惜”此“怨”,就不一般了。相聚既不可得,悬想亦弥足珍贵,“惜”情极苦。长夜无已,人归无期,纵然勉强熬得一夜,但一想到明夜又得苦熬,这“怨”意极深。此夜此景,真是怨长也难,惜短也难,教如何消受!这里的一番慨叹,包含无限,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并顺此逼出了尾联。

 

         末二句“拊枕独啸叹,感慨内心伤。”“啸”,撮口呼出清亮激越之音,是魏晋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情志的方法。内心感慨,无限哀伤,轻叹恨不足,禁不住长啸。“拊枕”一语,尤为传神。“拊”,意为“轻击”、“轻拍”。《汉书·吴王濞传》颜师古注“拊”为“轻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尚书·尧典》为据,亦以为“拊轻击重”。此处着一拊字,人之动态情态、内心矛盾顿出,堪称妙笔。天欲明,梦欲断,情难捱,此时此刻之心境唯“拊”字可见:重之于击,则失夫妻如水柔情,也搅了月朗风清之凄迷诗境;轻而至抚,(“拊”一本作“抚”)则失哀怨娇嗔之态,也难呈“惜夜”、“怨宵”之矛盾心理。唯此一“拊”,轻也不得,重也不得,将留连之情、怅惘之感、冥想之态,销魂动容,恰如其分地传出,也使“内心伤”有着落,“惑慨”有内容,着实令人既为少妇唏嘘不已,又为诗人的措词精当赞叹不止。

 

        这首诗共十句,而意义二句一转,或以景写人,或于事见情;情与景融,事与人合。诗中有人、有事、有情、有景,确是结构精巧、生动传神的佳作。

 

 

 

 

 

 

 

 

玄言诗

《秋日诗》孙绰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在东晋的诗坛上,曾经盛行过一种玄言诗。所谓玄言诗就是大谈老庄的玄之又玄、深微莫测的哲理诗。它们脱离了社会生活和人的感情,“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孙绰就是写这种诗的代表作家,像“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答许询诗》)之类,就很有点像歌诀和偈语。但是,他的这首《秋日诗》却又是一番面貌,虽然旨归仍不离老庄,却并不高谈道家的玄虚哲理,而只是表明道家的人生态度,且这种态度也是在对秋日景象的感应上生发的,因而有着一定的人生实感和较为鲜明的形象。在玄言诗充塞诗坛的当时,这等作品自然可算是佳胜之作了。

 

         全诗清晰地显现出三个层次,借景谈玄。首四句总写秋日的节侯特点及其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前二句首先写出秋天的一派肃杀之气。“仲秋月”就是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此时天气转凉,霜露渐起,百物凋零,所以冠以“萧瑟”二字。“飂戾风云高”是说此时节云淡天高,秋风阵阵。“飂戾”就是风声。如此萧瑟的节候自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感应:“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住在山中的人会首先感到这时序的变化;远行在外的人很容易产生凄凉之感、思家之念,以至于要放声唱歌来舒散心中的愁闷。这一层写出了对秋日的总体印象,为后面的具体描写秋景张本。

 

        接下六句为第二层意思,写自身所感到的节候变化。“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是说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这是山林中的变化。“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是说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这是庭院中的变化。这种无情的肃杀之气虽说无可抗拒,但在受其摧残的时间和程度上,各种景物是不相同的,那是它们各自的品质和抗御能力不一样,所以紧接着补了两句:“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菌是一种寿命极短的植物,《庄子》上曾说过“朝菌不知晦朔”,所以作者抚之而生悲。苍松不怕寒冷,秋气无损于它,所以作者不禁要攀其枝叶,投以羡慕的眼光。这一层写的虽是眼前常见景物,刻画却是精细而鲜明的,而且诗人还为之动了悲、羡之情,足见他并没有用哲人的冰冷目光去静观这种“时变”,而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去体察的,也就是说诗人是以热呼呼的心肠描绘出这秋日的凄清画面的,所以其间溢着浓郁的诗意

        孙绰此诗虽也涉及玄理,却并不淡然寡味。首先,作者是在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和由此而产生的悲、羡之情上引出对濠上之风的颂扬的,这是诗歌艺术上常用的讽咏比兴法,因此自然也具有艺术感染力。其次,此诗所涉及的玄理,并非阐释道家的具体教义,仅仅是表明一种归依道风的感情,而表现感情乃是诗歌的天职,诗情诗味即由此出,这也是此诗不乏诗味的原因。

 

 

 

 

 

 

 

 

 

 

 

 

 

 

 

 

 

 

 

玄言诗

《泰山吟》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泰山吟》乃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代表作。“峨峨东岳高”一句,开门见山,吟咏泰山巍峨高大,“秀极冲青天”,既勾画出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又把静止的山峰写得生气蓬勃,富含动态之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何林天在《古诗鉴赏辞典》评鉴此诗以‘峨峨’形容山高,用一个秀字表现泰山的特点,于平淡中现奇特。”古诗文教授刘凯的《历代巾帼诗词选》提到,《泰山吟》的语言风格乃笔力矫健,词气展拓,甚有气势。

        与前两句从大处着眼不同,下面四句则着眼于细部描绘。山石峥嵘竟然分割了天空,显得格外静穆幽远。此山此石仪态万方,看上去好像是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其实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诗中出现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鲜明的魏晋时代色彩,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与景仰。

 

《秋夕哀》夏侯湛

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

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

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

寻修庑之飞檐,览明月之流光。

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

玉机兮环转,四运兮骤迁

衔恤兮迄今,忽将兮涉年。

日往兮哀深,岁暮兮思繁。

 

        这首诗写秋夕的凄景与哀情。发端二句紧切诗题,并为全诗定下沉重的感情基调:“秋夕兮遥长,衷心兮永伤。”写“秋夕”曰“遥长”,写“哀心”曰“永伤”,情境契合;吟来既觉声韵协畅之美,且有启人遐想之致

 

        “结帷”八句,诗人调动视觉、听觉,由内及外,多角度地描绘秋夕的凄清景象。“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一个“闲”字显示屋宇的空阔冷落,“屣履”二字则点画出诗人夜不能寐、踯躅空房的孤独寂寞形象。“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蟋蟀、雁,都是对自然节物之变迁极为敏感的生物,前人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诗人这里以一“听”一“睹”两个动词,将二物并列,“潜鸣”“云翔”,不仅写出蟋蟀与雁各自不同的习性特征,也揭示了夜之静与月之明。两句合观,既有清晰的空间立体之感,又起到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睹游雁”句承“屣履”句,起着空间转移的作用,暗示诗人踱步屋宇之外,这就自然地引出以下四句。“修庑”,长廊。秋夕遥长,诗人中夜难眠,不堪其忧,遂揽衣出户,沿着筑有飞檐的长廊,徘徊于月光之下。月明皎皎,周围之物色尽可目睹。“木萧萧”两句承“听蟋蟀”两句,诗人仍是紧紧捕捉深秋之特征而落笔。秋风紧,木叶摇落;秋霜敷,台阶尽白。诗人用“被”“受”两个被动词,突出了秋气侵袭万物之凌厉,而“萧萧”“缟缟”两个叠音词,状声绘色,形象亦颇鲜明生动。

山水诗

《行诗》成公绥

洋洋熊耳流,巍巍伊阙

高冈碣崔嵬,双阜夹长

素石何磷磷,水禽浮翩

远涉许颍路,顾思邈绵

郁陶怀所亲,引领情缅

        在古老的中州西部,有一条发源于伏牛山的伊水,经熊耳山、嵩县而至伊川县,便是两岸对峙的伊阙山,诗人从这里开始他的行程,也从这里开始诗的描述。开头两句:“洋洋熊耳流,巍巍伊阙山”,写伊水之阔、伊阙之高,只用“洋洋”、“巍巍”四字,着墨无多,造语古直,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山高水阔的雄伟景象。以“熊耳流”三字指代伊水,既因为它发源于伏牛山,经熊耳山汇入众多支流,水势始大,河面始广;也在于以两峰相竞如熊耳的险峻山势,烘托出伊水的山水胜概。“高冈碣崔嵬,双阜夹长川”两句,一写高冈之上,山峰耸峙,一写两山夹峙,长川奔流,进一步写出伊阙山水的形势险壮,景色奇美。“素石何磷磷,水禽浮翩翩”两句,拉回镜头,转向细小景物描写。洁白的山石从河里冒出来,在清澈的水流映衬下,是那样地明净;河面上的水鸟,随波浮游,悠然自得,体态是那样地轻盈。这两句构成一幅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的风景画面,使雄奇的山水又带上了几分清秀的神韵。

        

叙事诗

《轻薄篇》张华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绫罗。

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

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

甲笫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

美女兴齐赵,妍唱出西巴。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北里献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声逾激楚,妙妓绝阳阿。

玄鹤降浮云,鱏鱼跃中河。

墨翟且停车,展季犹咨嗟。

淳于前行酒,雍门坐相和。

孟公结重关,宾客不得蹉。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

盘案互交错,坐席咸喧哗。

簪珥或堕落,冠冕皆倾斜。

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

留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

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荣乐遽几何?

念此肠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蹉。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封建贵族穷奢极欲,以一种病态的狂热度过醉生梦死的岁月,当时“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晋书·傅玄传》)。张华的这首《轻薄篇》,以铺叙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描写了骄代王公、末世贵族的淫逸生活

        从“被服极纤丽”到“手中双莫邪”共十六句;写饮食服饰之奢华:绫罗丽服,珍馐嘉肴,文轩羽盖,宝车骏马,还有玳瑁簪、象牙鞭、金鑮履、莫邪剑,连僮仆也食不厌精,连婢妾也衣必锦绣,一片珠光宝气,一派纸醉金迷。以上突出“赀财”之“丰奢”。接下来六句,从“宾从焕络绎”到“朱门赫嵯峨”,写气势之不凡:宾客络绎,鱼贯而入;侍御盈门,喧呼而出,何等规模,何等排场。主人结交的都是头面人物:“金张”指金日磾张安世,都是汉宣帝时的大官;“许史”指许伯与史高,都是汉宣帝时的外戚,诗中用以代指世家大族,皇亲国戚。再看房屋建筑:朱门沉沉,庭院深深,高楼巍峨,飞阁流丹,第宅座落在中心地带、贵族区内,面对着繁华大街、来往行人,更显出主人之地位。

 

        以上写“财”、“气”。接下来十六句,从“苍梧竹叶青”到“展季犹咨嗟”写“酒”、“色”。“九酝”指久经酝酿,即陈年老窖。“宜城醝”、“竹叶青”都是古代美酒:醇醪在金钟中旋转,带着蛊惑感官的色泽与芳香,浮沫如蚁,溢出杯盘。觥筹交错,可以想见其鲸吞牛饮之态矣。以上写“对酒”“行觞”还只是略略点染,下文述“当歌”“征色”则不惜浓墨重采。献歌献舞的都是天下绝色,人间尤物;“齐赵”指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都是以女乐出名的地方。“西巴”指巴郡,其地之民亦以善舞著称,《后汉书·西南夷传》即有“夷歌巴舞”之说。“北里”之舞出荒淫好色之商纣,《史记·殷本纪》云:“纣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大陵”也是女色歌舞、云雨恍惚之代名词,《史记·赵世家》云:“王游大陵,梦见楚女鼓琴而歌。”歌儿舞女,倾城倾国,歌声比古代名曲“激楚”还动听,舞姿比名倡阳阿还轻妙。五陵年少,膏梁子弟,眼花缭乱,一掷千金。这一部份写征歌逐舞的场景,作者洒开笔墨,汪洋姿肆地着意描绘,画面飞动,行文节奏疾速,一幕幕豪华场景旋转而过,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铺排用典又起到了加重笔触、在高潮处延宕往覆、令人回味再三的作用。但写到此,作者意犹未足,最后四句又以夸张的手法,从侧面来烘托歌舞“移人性情”的力量:墨子是主张“非乐”的;展季即柳下惠,是坐怀不乱、不为色动的真君子,但在如此“刺激”的歌舞面前,这两位老夫子也忍不住要停车欣赏,感叹咨嗟了。即此可见其“感人”之深。不仅是君子和苦行主义者受到诱惑,连没有情感的游鱼玄鹤也闻声而动了,或敛翅下降,或鼓鳍出水,可见,新声巧调不仅能“感”人,还能“动”物。

 

        

​博主简介

  • 陈婧铭

  • 马来西亚怡保师范学院生

  • S3 班

  • ​主修中文

更多详情点击:

 

目录:

  1. 主页

  2. 语言风格

  • ​华美工整

       1《情诗》张华

       2《秋日诗》孙绰

       3《泰山吟》谢道韫

       4《答傅咸》郭泰机

       5《壮士篇》张华

       6《行诗》成公绥

       7《秋夕哀》夏侯湛

       8《桃叶歌》王献之

       9《杂诗·忆我少壮时》陶渊明

      10 《和刘柴桑》陶渊明

       11《咏怀:壮士何慷慨》阮籍

       12 《咏史》左思

        13《门有车马客行》陆机

         14《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1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16《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

          17《饮酒·其五》陶渊明

  • 精细生动

       《情诗》张华

       《秋日诗》孙绰

       《泰山吟》谢道韫

       18《轻薄篇》张华

       《行诗》成公绥

       《秋夕哀》夏侯湛

 

  • 着重修辞​​

       19《昔思君》傅玄

       《答傅咸》郭泰机

       《壮士篇》张华

       ​​《门有车马客行》陆机

  • 质朴自然

       《桃叶歌》王献之

       《杂诗》陶渊明

       《和刘柴桑》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

       《饮酒·其五》陶渊明

  • 慷慨壮阔

       《咏怀:壮士何慷慨》阮籍 

       《壮士篇》张华

  • 婉约含蓄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

       20《咏史·荆轲饮燕市》 左思

  • 凄凉惆怅

       21《车遥遥篇》傅玄

       《门有车马客行》陆机

       《秋夕哀》夏侯湛

bottom of page